前听过这样一个故事,南方的孩子没见过雪,所以不知道雪是什么东西。老师说雪是纯白的,儿童就将雪想像成盐;老师说雪是冷的,儿童将雪想像成了冰淇淋;老师说雪是细细的,儿童就将雪想像成了沙子。最后,儿童在考试的时候,这样描述雪:雪是淡黄色,味道又冷又咸的沙。从这个故事,是否可以联想到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或营销专员之间的那点儿事?这里聊聊我对于设计时存在的沟通问题的理解,和总结的一些沟通方法,希望能给刚入行或正为此事伤脑经的你一点帮助。
在工作中,设计师是否经常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:
需求方指着设计稿说,按钮应该更大点儿。颜色改个红色的会更好。不够大气!#¥%&*)(…。再或者,因为沟通不顺畅、不透彻,导致设计师对产品或对需求理解有误,后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再讨论,去修改或优化。
诸如此类的问题的确让设计师苦不堪言,我们经常抱怨产品经理没有眼光,或者表达力有问题,浪费大家的时间。殊不知,这是双方沟通出了问题。
在我看来,设计之初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,设计作品是团队共同的结晶,一起捏的小人儿。需求没有描述清楚,出来的儿子产品经理怎么看都不像是亲生的,当然不悦。当前期就商量好这鼻子嘴巴耳朵长什么样了,捏的过程中再不断商榷细化,那么结果就自然是皆大欢喜的,儿子再丑也是咱亲生的,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诞生的,这样也就避免了后期不必要的纷争,降低了后期沟通成本。所以,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。
什么是沟通?
沟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,在任何领域,任何分工,都避免不了沟通。无论是上下级汇报,或同事间协作。设计师也毫不例外,当接到需求或介入需求的时候,我们需要与需求方沟通,做用户调研则需要与用户沟通。前言中雪的故事,归其原因,是因为沟通不畅,或信息传达不对称不完整所导致。所谓沟通,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,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,逐渐广泛传播的过程。这是百度百科对“沟通”一词做的解释。没错,简而言之,沟通就是信息的传达。
需求方与设计师之间的关系
在一个项目里,产品经理职责是对整个产品负责,他决定了产品的整个命运,也就是整个项目的需求方,设计师是需要满足产品经理对产品的任何需求,但也并不是他说什么都算。有时候产品策略,或营销方案与用户体验相冲突时,设计师有义务有权利对需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更好的设计方案。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,相互协调,而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,学会多角度换位思考,不应有谁一定对一定错的定论,但是最终决定权,应该依然属于产品经理或营销专员。往往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半个好的设计师,好的设计师也是半个好的产品经理。两者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双方存在的沟通障碍
A专业层面上,需求方过多干预(视觉、交互、用户体验)
对于专业层面上的问题,例如色彩、质感、样式等此类问题。诸如此类问题大多存在于营销推广设计上,建议可以在设计之初,与需求方沟通,明确以下几点问题,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后期返工的几率。
● 设计主题是什么
● 目的是什么
● 根据搜集的信息,与需求方明确大致风格(最好能明确到色彩、质感、主要的设计元素、布局等,前期达成意见一致后,可以避免后期返工)
B 信息传达上不一致,对产品理解不一致
此类问题,基本存在在产品设计上,在产品设计上,大方向由产品经理把控,包括产品的决策,产品的发展和前途,在此前提下,设计师把控用户体验。建议设计师提前介入项目,越早越好,了解项目背景,及发起这个项目的原因,现存的问题及要优化的点,取消信息不对等情况。避免产品经理说一点做一点,到最后在不了解项目背景、整体规划的情况下,跟完整个项目,这势必会出现前言中,学生描述雪一样的问题。
心理预期
所谓术业有专攻,设计师必须明白,产品经理,或营销的专业度,如对产品的理解、文案的把控、营销手段的拿捏等专业技能。产品经理或营销专员也必须清楚自己的产品或营销目的,他们有必要完善自己的方案后再与设计师沟通。而设计师必须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,有对于用户体验独到的理解和判断。
沟通的最终目的是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,达成共识。但我们必须清楚一点,就是并非每个上线产品或专题页面都是最优方案,所有的产品、设计,都是在不断迭代更新中不断完善优化的。所以,设计师应该学会适当的妥协和欣赏残缺美,退一步海更阔天亦空。
我们该如何有效沟通?
当我们要向对方索取认同,或避免后期意见不合时,首先要了解对方需求和也许隐藏着的真正目的,抓住沟通的问题本质,知其然知其所以然,才是制胜法宝,无论是设计之初的讨论阶段,中期对产品对设计优化,还是后期对需求和产品设计方案的意见纷争上;其次,通过有效的对话机制,传递专业精神和观点见解,以设计师的身份传递专业精神和观点见解,以达到设计师和需求方双方共识共赢为目标。最后,有效沟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。
前阵子,读了一本《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》,他的观点与我的看法,不谋而合,综合了他的一些看法和我的观点,兴许会对设计师与需求方的沟通有帮助。
1.倾听——了解现况
倾听是为了收集信息,掌握现有情况,收集需求方的想法。一些需求方的个人想法,例如对产品的认识规划及对产品的期望、背景、对于现有方案的意见等,这些都是存在在需求方的脑海中,设计师应该努力将这些信息都可视化,这些因素对你的设计将会有很大的启发和灵感激发。此外,倾听还是种美德。
2.问诊——抓住问题本质
问诊,这是佐藤可士和提出的说法。设计师=医生 问的本质是通过问诊,找问题关键因素,帮对方整理思绪。通过多次的讨论,思想的碰撞,舍弃其余含糊不清的多余信息,理清问题本质,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
3.分析——导入观点
对问题本质的分析解读,以各种角度检视信息,根据关键因素,给出设计师专业看法和见解。
4.解决——给出方案
通过与需求方的探讨,给出最终的相应解决方案。
“按钮”案例分析:
倾听 需求方说:我希望按钮更大点!
问诊 设计师说:为什么要放大?按钮放大真的很不美观!
需求方说:我希望用户去点击,让用户觉得这个按钮能够让用户更有点击欲望,更明显一点。(原来是这样,关键因素是:希望通过对按钮的优化增加用户的行动力)
分析 设计师给出专业意见。按钮变的更大一点儿,是唯一可以实行的方法吗?答案是否定的,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,按钮太大会让人产生不舒服不协调的感觉,影响视觉表现效果。或许按钮可以变成使人更有点击冲动的颜色,或许可以增加一些质感,或者按钮变一种形状,这些方案都可以达到按钮更醒目,更有点击欲望,而非仅仅使它变大。
解决 和需求方沟通后,得出结论,只要按钮变个颜色,再增加一些质感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。于是给出方案,原本蓝色的单色按钮变成橙色带渐变的微质感按钮。皆大欢喜。
总而言之,沟通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的必修课之一。明确设计师和需求方之间的交融关系,并能够明白两者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,摆正好心态的前提下,找出解决方法的本质,抓住问题的关键因素,给出正确的观点,给出完美的方案,就能进行顺畅的沟通。这篇博文,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去展开说明的,只是针对设计过程中沟通本身的一些浅薄的想法,希望各位受用。
来源:阿里巴巴UED